10月12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兰州市发展成就巡礼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兰州市皋兰县,探寻皋兰县在脱贫发展之路上的成功秘诀。
金秋时节的什川镇正是丰收的季节,路旁的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果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里一派繁忙的景象,百璐通瓜果合作社坐落在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金900万元。由魏永波等105人发起,现有社员300多户。目前主要开展特色瓜果的种植,储藏、包装及销售,同时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
“通过储藏基地项目投产后已解决30多名农户就业,带动什川特色水果种植户800多户。组织有培训意愿的**扶贫户培训38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技术。2017年收购软儿梨50万公斤,其中**扶贫户10万公斤。”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永波告诉记者,他们还流转50亩古梨园作为种植保护实验基地,通过和兰州市农研中心果树站合作引进**栽培种植技术,实施了**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要求社员使用广普**低毒农药,大大提高果品食用的安全性和果品品质,现已形成300亩软儿梨、冬果梨种植基地,200亩白粉桃种植基地,50亩葡萄种植基地。2018年争取扶贫资金106万元,带动南庄长坡两村建档立卡户入股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经营,户均分红750万元。
据了解,合作社成立9年来项目已经初步达到预期效果,现有社员31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目前,什川镇“软儿梨”每年冬天在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销量已达到40%,且在香港、日本、韩国等地的认可度也较高,这就是把这个一斤售价几元的水果做成了30元一颗的特色产品,把这个曾经很难“走出去”的农产品带到了国内外各地,做到了复兴传统水果、带动地方经济,从而达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
“以前我们卖软儿梨都是在马路边自己卖,销量不好,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自从有了这个合作社,我们的产品都不愁卖,果子成熟以后就拉到这里。现在的年收入比之前翻了一倍,前景比较可观。”什川镇长坡村村民魏艳军说。
.近三年,村民陈巧丽一直在合作社打零工,“我家有6亩地,果园每年能收入两三万元。我在合作社打工**能挣100元,各项累计起来,一年下来收入超过4万元,我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她说,明年他们家将引进**蜜梨,梨园就是什川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近年来,合作社带动什川特色水果种植户800多户,已成为当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极大地推动了兰州特色果品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社员和周边农户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像这样的产业扶贫项目这几年在皋兰越来越多,皋兰县黑石镇石青村禾尚头面粉加工厂就是一家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典型,由石青村致富带头人成立皋兰华嵘禾尚头面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机制进行经营管理,通过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扶持,帮助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项目建成后,稳定“上三村”禾尚头小麦种植面积6000亩。带动石青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7.2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88人增收,按照入股资金的7%在年底进行分红,每户每年获得固定分红1400元。
目前,皋兰县已经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新路子。